close

訪問對象:

 

潘岳雄先生

 

問題訪問:

 

 

1.請問您從事傳統彩繪已經有多久的時間?

A:我從小就開始接觸這類事務,民國65年算是真正開始做傳統彩繪,到現在大概四十幾年了。

 

2.是什麼原因促使您從事傳統繪畫?

A:是因為我祖父潘春源本身喜歡畫因而投入這行,之後我的父親潘麗水承接我的祖父,而我承接我的父親,

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因素,以前的工匠多半都是這樣。

 

3.請問目前傳統繪畫的市場,除了廟宇方面以外,還有哪些需求者?

A:其實目前除廟宇外,就只有一些收藏家會收藏這些東西而已。現在較多的是古蹟修復的工作。

 

4.是否有收學徒?

A:有,有在收學徒,不過都是約莫三四十歲,中年有興趣又無正職者。年輕人身段高,不會來學這個。

 

5.請問此類工藝的沿革是否可略提?

A:關於此點,對於台灣傳統彩繪之沿革及其傳自大陸何處其實不甚了解,只是師承父親手藝而已。

 

6.對於此一行業未來演變及傳承看法?

A:其實我比較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台灣廟宇很多,道教佛教信仰又為其主流,

所以傳統繪畫多少有其存在的必需性。既然有其存在性,那就不用擔心會失傳。

 

7.可否略述繪製過程?

A:先用鉛筆畫草稿,然後上墨線,再上色,色料是油漆,通常都是用三原色下去調出來的。

我們在用的畫筆就是一般看得到的畫筆,以前的師傅都是自己製作畫筆,

一定要使用女性的頭髮製作,因為相較之下女性的頭髮比較細,但是不能染燙過,

然後用削好的兩片竹片固定,不好用的時候還可以像鉛筆一樣的削除在使用。

 

8.一件成品到完成需耗時多久?

A:這很難說。因為東西都是大小不一的,拿畫在門上的門神來說吧,祂就可能需要60個工作天才能完成。

 

9.在製作中最困難的部分為何?

A:構圖。構圖的正確及美感決定一張畫是否到位、優美。其他的部份像上色料倒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照片:

 

工作室1

工作室2

 

工作室3

合照1

合照2

工作過程1

工作過程2

工作過程3 

工作過程4 

工具1

工具2

這就是自製的畫筆

工具3

工具4

工具5

作品1

這是桃園三結義為主題所繪製的,整體以關公為中心。其中將人物繪製得非常細緻,

像是服裝的花紋、人物的表情與特徵等等的都可以看到師傅的功力。

 

作品2

這是潘岳雄先生為了讓我們瞭解繪製過程,利用了短短幾分鐘做的示範,簡單快速地就完成的一幅畫。

動作迅速,毫不拖泥帶水,純熟的技法將該描繪的地方全都呈現出來,連神情都很到位。

 

作品3

這幅圖利用了大量的金色來讓整幅畫增添了華麗感,其中頭飾的部份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非常地細緻且看似複雜,但是卻不會令人感到繁瑣無重點。

 

作品4

此作品主要是寺廟中會出現的,利用色彩的漸層來凸顯作品的立體感,加上色彩的運用非常完美,

使得整件作品活了過來,不單單只是寺廟結構上的物件。

 

作品5

此作品的重點在於臉部的表情以及妝容的繪製,將臉部表情繪製得非常生動。

 
 
 
 

作品6

此座門神圖以油漆繪製,以大量的金色來提高門神的神威,服裝的繪製非常之細膩等等的,

其中腰際間的獅和龍都繪製的非常生動,就連龍身上的鱗片都非常細膩地將其繪製出來。

雖然整座門神圖尚未繪製完成,但依然可看出其中的功力與師傅的細膩。

 

感想:

   這次參訪潘岳雄先生之後,對傳統繪畫以及建築彩繪這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雖然以前常在廟宇中走動,但卻少有留意此類物事。其實這些東西除了具有傳統價值之外,

其實他們無論是上色或構圖皆有很高深的技巧與學問。在這次在訪談中參觀的作品,

其細膩程度讓人頗難相信是油漆漆出來的。然而傳統彩繪雖然也是傳統技藝之一,但因台灣道教的普及性,

使其必要性成了不會於短期之內失傳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夠將其他傳統技藝,同樣的找到一個存在的"意義",

而不使其消失,那麼或許就能將許多快要消逝的傳統技術保留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KUMA 的頭像
    AKUMA

    B10133327

    AKU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